@KTzone » 日常 - 世情熱話 » 劍拔弩張的一晚派林鄭對話 學生堅守


2014-10-3 11:00 sinta
劍拔弩張的一晚派林鄭對話 學生堅守

[youtube]ivJpHGMQkoU[/youtube]

【雨傘革命】
【本報訊】雨傘革命踏入關鍵時刻,特首梁振英連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晚深夜終於承諾與學聯對話,討論政改問題。學聯回應稱,期望政府盡快交代會面細節,並呼籲港人繼續佔領行動。佔領現場的群眾仍堅持留守,更一度有人衝出特首辦外的龍和道表示不滿。
記者:蔡元貴 佘錦洪 姚國雄

梁振英昨晚11時40分在禮賓府見記者,表示會委派林鄭及政改三人組短期內用合適方式與學聯見面,傾談香港政改問題。他指政府與社會對話要以符合《基本法》及人大常委決定為前提。但他表明不會辭職,聲言要做好普選工作,並稱一人一票選出下屆特首是他個人政績。

[img]http://static.apple.nextmedia.com/images/apple-photos/apple/20141003/large/03la1p250.jpg[/img]
【學民呼籲不衝不撤】■黃之鋒今日凌晨在政總集會現場表示不希望留守的戰友受傷,呼籲大家保持克制。

梁振英表明不會辭職
對於學聯一度提出衝擊政府部門,梁振英指出,過去數日公眾以集結方式表達訴求,警方已以最大程度忍讓。但衝擊政府總部及特首辦是嚴重的行為,只要警方防線沒有受衝擊,警方仍會以最大容忍看待。
林鄭月娥補充說,她會跟進與學聯就政改會面事宜,並會盡快接觸學聯商討具體安排,短期內會面。她聲言對話過程仍有空間,具體細節可以再商討。
學聯回應稱,期望政府盡快交代會面細節,並重申香港政制必須確立平等權利。對於梁振英拒絕下台,學聯批評他失信於民,既促成禍港的政改方案,又狂掟催淚彈,問責下台是必然之事。學聯並呼籲,港人必須繼續佔領運動,包括特首辦外添華道,才能繼續向政府施壓,並將港人爭取民主的決心展現給全世界。

學聯等號召市民擴大佔領其他政府機構,昨日外界盛傳警方會提升武力、甚至開槍清場消息,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凌晨呼籲龍和道集會人士,強調人身安全最重要,如果去衝擊佔領龍和道,而換來無數橡膠子彈,甚至真槍實彈,是不應該,促在場各人體恤身邊戰友。他表示,約見林鄭月娥並非是為與高官握手,而是要去質問林鄭為何要用催淚彈、甚至準備橡膠子彈對付民眾,要負責的官員承擔責任,「當面質林鄭,去質問到佢片甲不留」。
BBC引述前港督彭定康稱,安排對話非常合理,但這次應確保商討民主的對話各方,不再感到受騙,對話不是造假,而是真正的討論,以達致一個香港人認同的自由、公平選舉。
梁振英的深宵發言未能平息眾怒。特首辦外的龍和道,即時有人衝出馬路堵塞行車線。在旺角佔領區,大專三年級生陸同學聽完梁振英講話後,認為梁沒回應市民爭取真普選的訴求,只是想用時間慢慢拖淡事件;在尖沙嘴,示威者繼續留守,他們認為梁的說法並非態度軟化,示威者也絕非階段性勝利,在達到目標前,不會退也不應退。
學聯亦於昨晚向林鄭月娥發出公開信,提出在公共場合與她對話,以讓媒體及港人得悉及參與全程。至於要求梁振英下台的前提,公開信再無提及。
林鄭則於日間與泛民和建制派議員在政務司司長官邸會面,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和特首辦主任邱騰華亦有出席。據了解,出席與林鄭會面的各黨派一致要求林鄭透過與學生對話,解決目前的局面。惟從林鄭口風所知,似乎問題在於要說服梁振英首肯。有與會者透露,從林鄭的言論中感覺到,中央已經把今次佔領行動視為顏色革命,意圖推翻政府,故絕不會容許要求梁振英下台。此外,中央似乎全權交由港府處理,唯一要求是以最低限度的武力來解決,至於確實的底線為何,如是否可以再出動催淚彈則不得而知。

[img]http://static.apple.nextmedia.com/images/apple-photos/apple/20141003/large/03la1p102.jpg[/img]
■港大校長馬斐森及中大校長沈祖堯到政總集會現場,盼學生保持冷靜。謝榮耀攝


港大中大校長探望學生
港大校長馬斐森及中大校長沈祖堯也於深夜11時到達特首辦對出,探望示威學生和市民。二人在一條鋁梯上向全場發言,呼籲示威者要保持冷靜,不要衝擊,切勿推撞或使用暴力。
新華社今凌晨發表《人民日報》今日刊登的評論員文章,表示一些人以爭取真普選為名,在香港鬧事,煽動非法集會,試圖以激烈街頭運動方式脅迫中央退讓,改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。這種做法公然違反《基本法》和香港法律,違反法治原則,注定是不可能得逞的。


來源:[url]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41003/18887912[/url]

頁: [1]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